第三屆仁愛堂青年夢工匠創新意念營回顧

第三屆仁愛堂青年夢工匠創新意念營回顧

This article is currently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The English version will be uploaded at a later time. Thank you.
第三屆仁愛堂青年夢工匠創新意念營於7月7日及7月8日舉行。意念營讓參加者了解設計思維,在屯門社區實踐社會創新。來自不同背景的參加者,在一片寂靜的氣氛下就坐。講者先由意念營的重點理念­­——設計思維的五個步驟開始講解:建立同理心 (Empathy), 定義問題(Define), 構想意念(Ideate), 製作半成品(Prototype), 測試意念(Test)。此前,我在 Good Lab 好單位已實習了一段時間,雖然略有聽聞設計思維的名字,卻從未深入瞭解過設計思維的概念。透過設計思維,將現有的情況轉化至一個較理想的狀態。譬如上屆青年夢工匠團隊流動架生房,將廢棄的零件重用,組裝成屯門街坊的主要代步工具——單車,達到減少資源浪費之效。仁愛堂和 Good Lab 好單位希望透過此計劃為有志改善社區的青年創業家提供支援和諮詢,協助他們以社會創新回應屯門社區的需求。 意念營第一天,參加者先作熱身準備,進行以夜墟為對象的設計思維模擬訓練。其中一組參加者留意到檔主歡叔白天需要照顧生病的妻子,為了生計和藥費只能晚上到墟市擺賣。要協助歡叔,參加者認為要先讓社區看到墟市檔主的需求和面對的困難,故他們想出以紀錄片、大學生導賞團、檔主體驗日作為半成品(Prototype),讓大學生了解墟市檔主處境。作為他們半成品的受訪者之一,我欣賞他們先讓更多人關注墟市情況的點子,我亦建議他們可把導賞團的服務範圍擴大至中學生。假如有更直接幫助檔主的點子則更好。過程中,參加者已可運用設計思維的步驟去找出檔主的需求,了解檔主在夜墟擺賣的原因,構思解決方法、並根據受訪者的意見修正方案。 第二天的重點落在組隊實踐設計思維。有別於第一天的生疏,參加者討論得十分熱烈,這種興奮和熱烈甚至一直持續到意念營結束。他們討論社區議題和社創意念時都顯得興高采烈。對比前一天較為慢熱,參加者十分積極的製作半成品和測試意念,實在令人鼓舞。有了前一天設計思維的訓練,參加者在屯門社區議題上把設計思維運用得十分純熟。 這次的意念營讓我大開眼界,皆因團隊理念百花齊放,與我預期中有很大的出入。包括教授思考方法的系統思維、身心靈健康的正念共修、以青少年為主的中醫服務、藝術參與服務、幫助擁有技能卻缺乏認證的婦女就業、為青年提供就業及生涯規劃諮詢等等。當中系統思維、正念共修和以青少年為主的中醫服務是我比較陌生的理念。我較少聽聞專注思維方法、心理健康的社會企業。這些社會企業在國際上似乎不是主流。這些理念看似與屯門社區不相關,但實際上設計思維正正將這些服務聚焦屯門社區。團隊透過親自落區訪問屯門街坊測試意念,根據街坊意見和屯門社區情況改良半成品內容,使其成品切合社區實際需要。 Good Lab 好單位團隊帶著在夢工匠累積的經驗和豐富的社會創新知識,為青年團隊提供專業意見。他們在團隊諮詢上不遺餘力,因著團隊的不同進度提出適當的建議和引導。在分組上花心思的數次重組,令參加者互相認識,尋求合作機會。Good Lab 好單位一直致力於社會創新在香港的發展。我十分期望有更多團隊能夠繼續將設計思維實踐在社會創新上,回應社區需要,將社會創新帶到不同社區。 By Ellen Chan, Intern of Good 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