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掂!小店實驗室」參加者活動後感 :00後物理治療學生 Anson
星期日,Anson 相約筆者於北角的街頭。街道上叮叮的電車聲與商販的叫賣聲此起彼落,Anson 穿梭在人來人往的大路上,轉眼來到北角地下商場角落的貓書店,拐個彎又走到有「炮台山PMQ」之稱的富利來商場。Anson 似乎對這社區的大街小巷瞭如指掌。 Anson 就讀醫療相關學科,沙紙上是個理科生,骨子裡卻是文化愛好者,熱衷社區文化,同時又涉獵各種創作,包括廢物再造、傳統手藝等,而這一切都源於Anson一股好奇心。 「以前喺灣仔讀中學,課餘時間最鍾意喺呢頭周圍貢,捐窿捐罅,觀察社區嘅人同事。」Anson邊走邊說。比起課室,社區的一切更能撩起她的興趣。 發掘社區另一面 數月前,「港島人」Anson 參加了 Good Lab 與 社企民間高峰會 協辦的 社區培訓計劃@油尖旺-「攪掂!小店創意實驗室」,走進油麻地和佐敦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社區。 油麻地和佐敦一帶擁有為人熟悉、霓虹閃爍的街道,同時亦是香港最多元化的地區之一,多年來演化出獨有地區文化。當區的小店亦是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載著滿滿的人情故事。Anson 自言常到訪油尖旺小店搜羅布料作創作之用,唯對這裡的認識亦不過爾爾。 「我個人比較內向,喺社區我通常都係做一個觀察者。」她希望透過這個社區實驗室,踏出第一步,與街坊小店傾談,從不同角度認識社區之餘,又可以在社區做點有意義的事。「相比就咁睇資料或幫襯佢哋,呢個方式讓我更直接咁瞭解佢哋個社區係點。」 與尼泊爾小店試創新 在實驗室裡,Anson 認識到一班背景各異但志同道合的組員。他們的任務是要與社區裡的多元族裔特色小店合作,善用其在社區裡的獨特角色,發揮創意和行動力,用一個月時間為後疫社區攪攪新意思。 Anson 與組員在計劃的「共想工作坊」分享他們在社區的觀察,構思與小店實驗的點子。 尼泊爾服裝店店主 Hema 在佐敦寶靈商場紮根近8年, 是 Anson 在是次社區小實驗中的夥伴小店。 大隱隱於市,一個不起眼的商場、幾間蚊型小店,居然仍蘊藏著這份不分族裔、鄰里互助的溫情,使她與組員們別有一番體會。有見一碟家鄉小食、一件衣裳都能夠成為尼泊爾人與本地華人搭建起友誼的契機,他們亦萌生與寶靈商場的尼泊爾店主們合辦尼泊爾文化團的實驗意念,育成「尋•寶 靈•探」之問尼服魅 導賞團! 短短兩天,導賞團的報名已經滿額。雖然 Anson 最終因病未能見證導賞團的實踐,但對她而言,參與她口中的「社區嘢」,最難能可貴的在於過程中建立新的關係。 改造社區始於關係重塑 「活動規模雖小,但製造到機會俾華人街坊同尼泊爾人互相認識,已經係雙贏。佢哋可以認識多啲個社區,尼泊爾人亦可以 be more proud of their identity,因為其實好多人欣賞佢哋嘅文化!」 個人層面而言,進行社區小實驗亦一而再衝擊 Anson 對於人與人、街坊與小店的關係的想像。 小店置身社區,不只是地區經濟場所,也是社區鄰里橋樑、文化交流之地。與小店店主一同實驗,讓 Anson 看到街坊與小店之間超越一買一賣的可能,可以成為社區裡的同行者,互相支持。 Anson 希望導賞團能造就起點,讓店主與街坊繼續透過自發的文化活動彼此聯繫。 「尋•寶 靈•探」之問尼服魅 導賞團由 Anson 的組別構思、策劃和帶領,旨在透過服裝和飲食體驗讓街坊與尼泊爾小店店主交流,更了解彼此的文化。 Anson(右二)與同組組員 Eliza
賽馬會專業創未來計劃成果 動人故事分享(見習生篇)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每個香港人都承受著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雖然疫症終有完結一天,但對於剛從校園畢業、必須於「疫境」中尋索職業方向的年輕人,這場全球疫症的影響卻可能是長遠甚至終身的:兩年多以來,嚴峻的防疫措施導致香港大部分行業嚴重萎縮,社會經濟低迷,僱主欠缺招聘新人入行的意欲和能力,出爐畢業生想要進入心儀行業,談何容易?求職信如泥牛入海,無法一展所長,構想人生方向,是對青春的最大煎熬。 另邊廂,疫情之下人與人更需溝通連繫,一些文創以至社會創新機構比以前更「渴市」。但這些組織資源有限,亦擔心難以找到意氣相投、工作認真的年輕人入職,因此無法擴展服務。假如有一個「配對神器」,能夠貼心地把合條件的畢業生和僱主「配對」起來,讓年輕人適時建立生命方向,豈不完美? 香港以往不乏青年就業計劃,但較少協助建立價值取向和人生態度;有見及此,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當仁不讓,策動了JC PROcruit C —一個以「專業由心出發」為號召的先導計劃,除了精心配對初次求職者(First-Time Job Seeker,FTJS)和僱主,更重視年輕人的心理發展。計劃希望從VASK四個方面(價值 Values、態度 Attitudes、技能 Skills和知識 Knowledge)入手,透過一年在職培訓,除要提升年青人的潛能和工作技巧,更希望培養他們對工作和人生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令他們自信地朝著前路進發。 當中,Good Lab 作為「文創.有心」(Creativity for Good) 界別的行業統籌,為第一屆計劃設計了四個與文創/社創相關的新職位,希望在協助年青人就業的同時,也扶助業界發展。新職位包括創意研究員 (Creative Researcher)、社區藝術統籌 (Community Arts Mediator)、跨媒體文創製作 (Transmedia Content Creator) 和空間營造統籌 (Placemaking Coordinator)。 以下,我們透過僱主的視角和見習生的改變兩方面,具體地詳述JC PROcruit C計劃多層次的多角度的實驗內容。 見習生的改變 創意研究員 Leo Chan 大學畢業生都盼望找到既有前景又有意義的工作。創新社企是不錯選擇,但初踏職場的年輕人未必了解社企行業情況,亦不易獲得聘用。JC PROcruit C的「文創.有心」計劃像一條紐帶般,把後生仔和社企僱主連繫起來,令初出茅蘆的畢業生從工作找到意義和樂趣,在VASK四方面皆有所提升,有助日後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陳子樂 Leo 是通過JC PROcruit C計劃找到工作意義的鼓舞例子。主修新聞的Leo從恒生大學畢業時,本打算找記者工作,可惜一直未能碰上心儀機構或崗位;待業數月,徬徨之際,卻幸運地獲JC PROcruit C參與僱主 Good Lab
賽馬會專業創未來計劃成果 動人故事分享(僱主篇)
以往新興行業因為資源緊張,都不太願意聘請初出茅蘆的畢業生,現在JC PROcruit C作為中介,除了資助見習生薪酬,亦負責配對統籌、技能培訓等配套。小型機構難得可以「大膽」起用新人,經過一年嘗試後,新增人手對機構帶來什麼正面影響呢?僱主又有否對新人改觀?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每個香港人都承受著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雖然疫症終有完結一天,但對於剛從校園畢業、必須於「疫境」中尋索職業方向的年輕人,這場全球疫症的影響卻可能是長遠甚至終身的:兩年多以來,嚴峻的防疫措施導致香港大部分行業嚴重萎縮,社會經濟低迷,僱主欠缺招聘新人入行的意欲和能力,出爐畢業生想要進入心儀行業,談何容易?求職信如泥牛入海,無法一展所長,構想人生方向,是對青春的最大煎熬。 另邊廂,疫情之下人與人更需溝通連繫,一些文創以至社會創新機構比以前更「渴市」。但這些組織資源有限,亦擔心難以找到意氣相投、工作認真的年輕人入職,因此無法擴展服務。假如有一個「配對神器」,能夠貼心地把合條件的畢業生和僱主「配對」起來,讓年輕人適時建立生命方向,豈不完美? 香港以往不乏青年就業計劃,但較少協助建立價值取向和人生態度;有見及此,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當仁不讓,策動了JC PROcruit C —一個以「專業由心出發」為號召的先導計劃,除了精心配對初次求職者(First-Time Job Seeker,FTJS)和僱主,更重視年輕人的心理發展。計劃希望從VASK四個方面(價值 Values、態度 Attitudes、技能 Skills和知識 Knowledge)入手,透過一年在職培訓,除要提升年青人的潛能和工作技巧,更希望培養他們對工作和人生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令他們自信地朝著前路進發。 當中,Good Lab 作為「文創.有心」(Creativity for Good) 界別的行業統籌,為第一屆計劃設計了四個與文創/社創相關的新職位,希望在協助年青人就業的同時,也扶助業界發展。新職位包括創意研究員 (Creative Researcher)、社區藝術統籌 (Community Arts Mediator)、跨媒體文創製作 (Transmedia Content Creator) 和空間營造統籌 (Placemaking Coordinator)。 以下,我們透過僱主的視角和見習生的改變兩方面,具體地詳述JC PROcruit C計劃多層次的多角度的實驗內容。 僱主的視角 關注基層日用需要的「加減乘除基金」是參與計劃的機構之一,2021年透過JC PROcruit C招聘了五位畢業生,提供包括創意研究員、社區藝術統籌等一年見習職位。基金行政總監陳俊濠 Wiiliam
The Agora Idea Archive: Good Lab’s Open Idea Database
此文章暫時只備英文版本,中文版本將不日上載。 Good Lab has launched its very first open archive of innovative ideas to stimulate innovation, spark surprising insights, and engage the broader community in developing creative solutions to the unmet needs in our society. Click here to view our Agora idea
Secret Sauce to Driving Multicultural Inclusion Through Design Thinking
此文章暫時只備英文版本,中文版本將不日上載。 When done right, Design Thinking can debunk cultural stereotypes and assumptions, spur actions, and give birth to innovative solutions that increase inclusivity in our city. Here, we share our secret sauce to creating a Design Thinking journey that empowers participants
回到問題的核心
Good Lab 作為屯門區議會仁愛堂青年夢工場(「青年夢工場」/ Youth Space)的戰略與培訓合作夥伴,日前與青年夢工場負責人 Kim 及他的同事 Wing、Miles 和 Kaylie對談,談談他們運作這項目幾年來的心得。 青年夢工匠已進行了四年,旨在激勵屯門的青年人成為當區的社會創新者。第一屆活動於 2017年6月在屯門仁愛堂新建立的青年社會創新中心起動。目前已進行了七屆活動,共400人接受培訓,並組成了 40 個團隊。此外,所有團隊均獲得一萬至五萬港元的資金去實踐自己的計劃。 Kelvin (Good Lab): 回想 2017 年,當「青年夢工場」剛起步時,我們都只是實驗室裡的小白鼠。據我們所知,沒有人做過類似以社區為本的社會創新資助項目。您當初最擔心是甚麼? Kim: 我最擔心的是青年人不參與。根據我對本地社會創新的了解,它往往過於專注發展可持續的業務。「社會創新」這個詞語,對作為社工的我而言,既陌生又太商業化,直覺告訴我不能掉以輕心。 相比之下,我們更熟悉應對青年人個人和情感問題。同時,我也聽說過社會創新也可以是關於社區的。我們希望提高社會意識和社區參與度,把社區及市民連結在一起,而不是過份投入在個人或商業理念上。我們當時只是一個新團隊,在一座新中心策劃一個新項目,面對不明確的未來,我們也很憂慮! Kelvin: Good Lab 是您們在社會創新和設計思維上的培訓合作夥伴。由於我們亦是第一次作為這角色,我們當時也有點緊張。您認為與我們合作,有甚麼收穫?又有甚麼未如理想呢? Kim: Good Lab 有很豐富的社會創新經驗。經過初步培訓階段,我們認為這些概念很好,但對有些青年人而言還是較難理解。 Miles: 我現在於青年夢工場工作,也是第二屆活動的參加者。我覺得活動的簡報和演講者分享以英文為主,對英語不好的人來說不太公平,我感覺不到與社區建立更實在的聯繫。 Wing: 同意,我當時亦有同樣憂慮。我們可以在社區教學中更「貼地」嗎?我們可以與參與者加強聯繫嗎? Good Lab 一方面教授社會創新,但同時亦要更了解當地社區。 Kelvin: 抱歉,大家也知道,我看不懂中文是公開的秘密。相信在我淡出後,情況就不同了!您提醒了我們,凡事要從受眾的角度入手! 下一個問題:過去四年最大的變化是甚麼? Kim: 如你所知,2017年以來,香港發生了很多事情,而現在比過去更困難。自
第三屆仁愛堂青年夢工匠創新意念營回顧
第三屆仁愛堂青年夢工匠創新意念營於7月7日及7月8日舉行。意念營讓參加者了解設計思維,在屯門社區實踐社會創新。來自不同背景的參加者,在一片寂靜的氣氛下就坐。講者先由意念營的重點理念——設計思維的五個步驟開始講解:建立同理心 (Empathy), 定義問題(Define), 構想意念(Ideate), 製作半成品(Prototype), 測試意念(Test)。此前,我在 Good Lab 好單位已實習了一段時間,雖然略有聽聞設計思維的名字,卻從未深入瞭解過設計思維的概念。透過設計思維,將現有的情況轉化至一個較理想的狀態。譬如上屆青年夢工匠團隊流動架生房,將廢棄的零件重用,組裝成屯門街坊的主要代步工具——單車,達到減少資源浪費之效。仁愛堂和 Good Lab 好單位希望透過此計劃為有志改善社區的青年創業家提供支援和諮詢,協助他們以社會創新回應屯門社區的需求。 意念營第一天,參加者先作熱身準備,進行以夜墟為對象的設計思維模擬訓練。其中一組參加者留意到檔主歡叔白天需要照顧生病的妻子,為了生計和藥費只能晚上到墟市擺賣。要協助歡叔,參加者認為要先讓社區看到墟市檔主的需求和面對的困難,故他們想出以紀錄片、大學生導賞團、檔主體驗日作為半成品(Prototype),讓大學生了解墟市檔主處境。作為他們半成品的受訪者之一,我欣賞他們先讓更多人關注墟市情況的點子,我亦建議他們可把導賞團的服務範圍擴大至中學生。假如有更直接幫助檔主的點子則更好。過程中,參加者已可運用設計思維的步驟去找出檔主的需求,了解檔主在夜墟擺賣的原因,構思解決方法、並根據受訪者的意見修正方案。 第二天的重點落在組隊實踐設計思維。有別於第一天的生疏,參加者討論得十分熱烈,這種興奮和熱烈甚至一直持續到意念營結束。他們討論社區議題和社創意念時都顯得興高采烈。對比前一天較為慢熱,參加者十分積極的製作半成品和測試意念,實在令人鼓舞。有了前一天設計思維的訓練,參加者在屯門社區議題上把設計思維運用得十分純熟。 這次的意念營讓我大開眼界,皆因團隊理念百花齊放,與我預期中有很大的出入。包括教授思考方法的系統思維、身心靈健康的正念共修、以青少年為主的中醫服務、藝術參與服務、幫助擁有技能卻缺乏認證的婦女就業、為青年提供就業及生涯規劃諮詢等等。當中系統思維、正念共修和以青少年為主的中醫服務是我比較陌生的理念。我較少聽聞專注思維方法、心理健康的社會企業。這些社會企業在國際上似乎不是主流。這些理念看似與屯門社區不相關,但實際上設計思維正正將這些服務聚焦屯門社區。團隊透過親自落區訪問屯門街坊測試意念,根據街坊意見和屯門社區情況改良半成品內容,使其成品切合社區實際需要。 Good Lab 好單位團隊帶著在夢工匠累積的經驗和豐富的社會創新知識,為青年團隊提供專業意見。他們在團隊諮詢上不遺餘力,因著團隊的不同進度提出適當的建議和引導。在分組上花心思的數次重組,令參加者互相認識,尋求合作機會。Good Lab 好單位一直致力於社會創新在香港的發展。我十分期望有更多團隊能夠繼續將設計思維實踐在社會創新上,回應社區需要,將社會創新帶到不同社區。 By Ellen Chan, Intern of Good Lab
HONG KONG JAM 2017精彩回顧 (花絮篇)
踏入第四年,在2017年11月第一個周日,一群來自各方各界的人聚首一堂在Good Lab的空間,舉行了一場由Good Lab和社企民間高峰會主辦,並與不一樣教育節合作的非正式會議(unconference),期望能一起拼湊出創新的想法來應對各種香港的社會議題。活動中參加者圍繞未來城市、教育、食物這三個領域去想像、思考及探討能推動香港向前的元素。 回顧將分為未來城市篇、教育篇、食物篇和花絮篇來記錄當日發生的精彩點滴。 ____ 花絮篇 在這個非正式會議中,除了關於城市發展、教育、食物的工作坊,也有不少參加者穿梭在Good Lab的周邊空間中分享自己的經歷,也去探索、了解一下其他同在社會中努力的人的理念及計劃。 我想像的香港是這樣 一起繪出理想的社會 ── HKJAM Wall 當天的一角是一個分享想法的空間,不少人寫下了對未來城市、教育和食物的期許。有人希望未來有一個融洽的社會,也有人期待未來的企業將重歸以人為本。 有參加者盼望教育是有趣的,學生能有平等的機會。 同時,其他的牆上貼上了滿滿彩色的便利貼,上面寫滿了三個主題會議的成果。 在這個空間內,也有社企民間高峰會特別製作的各區「好地圖」,讓參加者去發掘不同區的好人好事。 新的點子 本地製作 香港製造 ── 好好市集(社企市集、食之市集) 圍繞着各個討論空間的是一個熱鬧的市集,當天有賣小吃、實用品及藝術品等的攤檔,更有阿鳳和兩位音樂人啊桃及Sammy的現場音樂表演伴隨參加者在不同攤檔遊走。 社企市集中的攤檔分別有推廣環保月經杯和環保手工皂的小刺蝟 happeriod及售賣環保護理品和一些在地生產食品的小而美俱樂部,還有Micro forest帶來由基層媽媽製作的藝術作品向參加者介紹。 此外,來自Trial and Error Lab HK的藝術家Sea Glass Jewelry 852、Nothinglastsforever Craft、Nicole Says 力高說及Fionsay都帶來了獨特作品,與參加者分享他們的理念。 Sea Glass Jewelry 852帶來由香港海邊收集的玻璃碎片升級再造而成的環保飾物,Nothinglastsforever Craft分享了他們的線畫及紙雕藝術,還有Nicole Says 力高說的幽默趣味插畫及Fionsay的銀飾和各款卡片,當中不少都有反映香港社會議題,例如勉勵年青人堅持夢想、鼓勵家長陪伴孩子。 食物方面,也有很多有心檔主帶來自家製作的佳餚與各位參加者分享喜悅,包括慢慢呼吸的天然酵母麵包(Sourdough bread)、八鄕菜阿竹的本地蔬菜、Jovial 手作慢食的「真熱狗」、阿仨 “草草農食”的艾草滋味粿食和香茅清香茶飲 、八爪魚手感料理的肉桂薑蜜、在地美饍的各種釀漬及醬料、尋箸的紫蘇脆餅、發酵吧!自由士多吧的腐乳及Fishmonk的可持續發展魚蛋。 在眾多的檔主中,更有人帶來自己的小理念作試驗。Move on Up是Good Lab其中一位成員的「未來Cafe」。這位成員是一位電腦程式員,閒時熱愛製作糕點,所以他透過當天的市集帶來多款甜點與參加者分享自己對甜點的喜愛,也為自己即將開張的「未來Cafe」找尋更多的意見。 發揮想像 拼出新一頁 ── 好單位五周年: